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新海关”为旅客带来“新体验”
同时他也呼吁中国从中央到地方能够利用这个契机推出更多的政策鼓励推动中国光伏产品在中国的应用。
所以,该组件在通过国内和国际相关认证后,有望实现量产。起步:研发紧跟世界步伐在昆明出口加工区1号标准厂房五楼,一个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洁净生产车间正在筹备当中。
专家们通过紫外辐射固化技术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封装在玻璃上,制造出的晶体硅透明建筑光伏组件在耐压性、绝缘性等各项指标上均高于国家标准,可作为常规屋顶或幕墙玻璃使用。另一方面,在昆明经开区,自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立以来,对光电子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随着产业配套的日趋完善,企业将取得较快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与进口胶相比,液体封装胶在短波长范围透过率更高。这样一来,液体胶透明光伏组件就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当中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导致起步更早的风电至今无法顺利并网的一些问题,在如今太阳能光伏发电起步之时,就已经开始经露出了苗头。
可调可控性弱现有电网捉襟见肘从国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实现并网是全球的一个趋势。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共有各类标准40多个,不过其中多半是关于太阳能产品的,跟并网发电相关的标准只有3个,而且还全是推荐标准,并且有的已经过期。因此尚德电力等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美国双反告吹,美国低迷的光伏市场也不能拯救中国光伏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尚德电力正是亚玛顿的最大客户,尚德电力尚且自顾不暇,亚玛顿更是前途未卜。因此,光伏行业未来势必会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整合。如果进展顺利,国内光伏市场容量将大幅提高,有望扭转过分依赖欧美市场的局面,但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光伏企业继续沿袭现有的风格一味的扩充产能的话,产能过剩将在不久后的将来继续出现。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对应的是,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跌得不成人形。
2011年10月份上市的亚玛顿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仍热切的向投资者描述光伏行业的远大前景,但现在看来,这种预期过于美好。此外,拓日新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及组件产品上半年的毛利率仅为6.11%,2010年全年则高达35.09%。
目前,中国商务部亦对美国的上述行为作出了回应,决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三大利空压垮光伏产业2010年,光伏行业是另外一种景象,各地纷纷掀起光伏潮,光伏概念一时间成为香饽饽。公司上半年尚且盈利822.13万元,同比下降77.40%。从这个逻辑来讲,大鱼吃小鱼的行业整合将不可避免。
长城证券援引北美可再生能源分析机构ClearSky的报告指出,美国光伏装机量增长率仅为七个百分点,最高装机容量只能达到1628MW,而目前组件价格不断下滑,由此造成美国2012年光伏市场的市值或将等同于2011年,甚至是低于2011年的水平。拓日新能资料显示,公司2011年上半年90.09%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国外。对政策的透支解读必然造成短视,而产能结构的不尽合理也是毒瘤之一。行业洗牌势难避免作为行业龙头,尚德电力尚且无法抵御行业景气度下行带来的压力,众多中小企业更是无法避免灾祸。
一旦欧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光伏企业将集体崩溃,事实也正好如此。长城证券研报指出,在美上市的11家光伏公司中,仅重庆大全新能源和江西晶科能源实现盈利,其中,晶科新能源依靠衍生品收益才暂免亏损。
可悲的是,在国内企业纷纷涉足光伏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光伏应用市场不在国内,而在欧美依然以亚玛顿为例,本刊曾连续报道亚玛顿所面临的产能危机,《亚玛顿:豪赌过剩产业机构拒绝申购》一文曾指出,由于光伏产业政策被过分解读,国内纷纷大干快上,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由此导致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不断跳水,进而倒逼企业陷入开工不足、毛利率下降的旋窝。
因此,光伏行业未来势必会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整合。不可否认,光伏行业已经彻底进入了寒冬,只不过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更为可怕的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冬天将要持续多久。尚德电力、江西赛维LDK均是如此。向日葵则有高达99.51%的营业收入源自出口。分析人士指出,光伏领域鱼龙混杂,虽然不乏尚德电力之类的巨头企业,但行业竞争仍是无序局面,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2007年登陆纽交所的江西赛维LDK,拥有2.19万余员工和1.5万吨的多晶硅产能,2011年第三季度大幅亏损1.15亿美元,股价也从2007年下半年的峰值近70美元降至目前的3.39美元,跌幅超过95%。
德国也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将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再次削减15%。其中,光伏巨头尚德电力三季度净亏损1.16亿美元。
但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即便商务部的贸易调查获得实质性进展,也不会改变国内光伏行业惨淡的现状。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尽快从对光伏的狂热追捧中清醒过来,尤其是那些在2010年之前发展壮大的光伏企业,布满地雷,更应谨慎对待。
长城证券研报指出,在美上市的11家光伏公司中,仅重庆大全新能源和江西晶科能源实现盈利,其中,晶科新能源依靠衍生品收益才暂免亏损。如果进展顺利,国内光伏市场容量将大幅提高,有望扭转过分依赖欧美市场的局面,但我们担心的是,如果光伏企业继续沿袭现有的风格一味的扩充产能的话,产能过剩将在不久后的将来继续出现。
但是现在这种驱动因素明显减弱,与欧洲形成呼应的是美国。拓日新能自2010年呈现盈利拐点以来,2011年业绩惨不忍睹。而如何从目前的寒冬中走出来,则是尚德电力等光伏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亚玛顿主营光伏镀膜玻璃,前两年业绩同比增速分别为1230.80%、173.85%,但是2011年却明显跛足,前三季度净利增速仅为0.90%,天花板效应已然出现。
行业巨头带头亏损亏损已然成为光伏行业关键词,不管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还是在A股上市的光伏企业,又或者是尚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均难逃亏损或下滑的命运。拓日新能资料显示,公司2011年上半年90.09%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国外。
同样,河北晶澳太阳能2011年三季度也亏损0.59亿美元,股价同样跌去90%以上。预计不久后,新一轮的产业政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正式出台,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有望上调至15GW,其中光伏发电目标为14GW,相当于2010年全球的光伏装机容量。
而第三季度则巨亏4764万元,导致前三季度亏损3942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60.67%。对政策的透支解读必然造成短视,而产能结构的不尽合理也是毒瘤之一。
公司上半年尚且盈利822.13万元,同比下降77.40%。2011年10月份上市的亚玛顿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仍热切的向投资者描述光伏行业的远大前景,但现在看来,这种预期过于美好。从这个逻辑来讲,大鱼吃小鱼的行业整合将不可避免。目前,中国商务部亦对美国的上述行为作出了回应,决定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
刚刚上市的亚玛顿也同样难逃厄运。不过由于国内光伏行业大跃进活动此起彼伏,导致产能过剩局面提前发生,客观上为行业洗牌制造了条件。
11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发布三季报,几乎是集体亏损。一旦欧美政策发生变动,国内光伏企业将集体崩溃,事实也正好如此。
雪上加霜的是,尚德电力近来一度传出裁员+破产的传闻,让公司游走在风口浪尖。但仅仅过了一年,光伏行业却冰天雪地,俨然成了烫手的山芋,这又是为什么?原因似乎并不难找到,国内光伏行业所表现出来的冒进、功利是最本质的原因。